中超直播网_亚冠直播网-在线*官网

图片
保卫处(武装部)
 
注重人生健康,预防传染病感染
发布人:保卫处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5-05   浏览次数:170

注重人生健康,预防传染病感染

春季温度变化大,寒温交替,万物复苏的时期细菌和病毒也更加活跃,是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这些传染病大多通过呼吸道传播,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由于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容易传播流行,后果严重。

一、常见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1)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区别于普通感冒。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个人日常防护:保持室内通风;平时注意良好的个人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不用手触碰眼、口、鼻;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等;

在症状出现的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缓解疾病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吃药遵医嘱,不要盲目用药。

2)麻疹和风疹:

是常见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两者的传染源均为感染病毒的患者,通过飞沫传播,且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极易在人群中暴发流行。由于尚无针对两种疾病的特效疗法,麻疹和风疹的预防在于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从而阻断病毒的持续传播。两种疾病症状相似,需注意鉴别诊断。

预防措施:

对于患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接触者接种麻疹活疫苗或丙球,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及早给予一定年龄范围易感者的应急接种。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保持双手清洁,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要立即洗手。

如果出现发热、红色皮疹、咳嗽等症状时,要尽快到医院诊治。去医院就诊时应戴上口罩。

3)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易在学校等人员密集的机构造成流行传播。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人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水痘病人从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任何年龄群均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虽然成年人患水痘少见,但成人水痘反而病情表现更为严重,皮疹多而密集,可有高热,瘙痒明显,易出现大疱、血疱及继发细菌感染。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

尽量不要与水痘患者接触;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不去闷热潮湿的地方,水痘患者需勤剪指甲以预防皮肤感染。

4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内脏器官,但主要侵犯肺部,称为肺结核病。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咳痰( 无论任何人,一旦出现持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应及时就医检查)。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等症状。肺结核病情隐匿,传染性强,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我们国家的政策是在新生儿时免费接种卡介苗,这可以有效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的发生,但仍不能完全避免被传染;

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场所,比如教室、集体宿舍等,注意室内卫生 ,保持干净整洁;

外出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需正确规范佩戴;

结核感染者一生发生结核病的几率为10%。发病与否与机体的免疫力密切相关,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做到饮食均衡,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强自身免疫力。

5)流行性腮腺炎:

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上最初出现头痛、发热,随后出现腮腺肿胀和疼痛,常先见一侧,然后另一侧相继肿大。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

预防措施:

接种腮腺炎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避免与患病人员密切接触。

6)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是引起成人和儿童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毒。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和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使得在学校、家庭、社区等人群聚集场所出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诺如病毒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包括摄入患者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者摄入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都可能感染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胃肠炎一般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成人和儿童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症状有所区别,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洗手(按标准程序)。当进行下列操作后请洗手:使用洗手间,换尿片,照顾病人,接触动物或清理动物粪便,处理未熟的食物,揩鼻涕、咳嗽或打喷嚏,处理垃圾,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设施等。当进行下列操作前请洗手:准备或分发食物,进餐,照顾病人等;

患病家人应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去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婴幼儿。诺如病毒胃肠炎病人患病期间最好居家主动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又2天(因为症状完全消失后患者还有少量排毒),避免传染给其他人,尤其是从事服务行业人员和集体机构人员;

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尤其是食用贝类海鲜等高风险感染诺如病毒的食品应保证彻底煮熟;

发生诺如病毒胃肠炎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做好全面消毒工作,重点对被患者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冠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人传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或者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人具有普遍的易感性。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其中,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也有患者症状不典型,比如部分轻症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部分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

预防措施:

尽量减少外出次数,出门时记得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

不要接触,也不要购买,更不要食用野生动物;

注意个人手部的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如果大家打喷嚏或者咳嗽,那最好用纸巾捂住个人的口鼻,或者用胳膊肘捂住自己的口鼻,尽量不要用手去捂;

勤开窗,保证居所内的卫生;

在日常生活中多吃蔬菜水果,加强锻炼,以此来提高个人的免疫功能;

接种新冠疫苗。

二、新冠疫苗接种小贴士

1)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

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目前包括:

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5、妊娠期妇女。

(小贴士):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得知,如对说明书中所列部分接种禁忌或慎用人群,参照下述特定人群接种建议执行。

160岁及以上人群

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4个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该人群的数量有限,暂无疫苗对该人群的保护效力数据。但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与18-59岁人群相比,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略低,但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218岁以下人群

目前已有的疫苗尚未获得用于该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3、慢性病人群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4、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

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基于对上述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虽然目前尚无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如医务人员等)接种疫苗。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5、免疫功能受损人群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6、既往新冠患者或感染者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目前新冠疫苗接种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人群,一般接种后24小时内, 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触痛、红肿和瘙痒,多数情况下于2-3天内自行消失;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 疲劳乏力, 短期内自行消失,无需处理。另外所有接种人员在接种前要详细阅读知情同意书,身体不适可暂缓接种。

2)新冠疫苗的注意事项

1、接种前注意事项

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好好休息,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较好的生理状态,最好不要空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建议穿方便穿脱的宽松衣服;按组织接种人员通知携带身份证、手机等物品,佩戴好口罩前往。

接种剂次和间隔: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

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接种1剂。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

接种3剂;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2、接种时注意事项

全程佩戴口罩,按接种点标识有序排队,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向医生主动提供自己健康状况,近期服用的药物信息,并如实填写知情同意书;如果接种部位有伤口,尽量避开伤口选择另一侧接种。

3、接种后注意事项

接种完毕,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止血棉签丢入医疗垃圾桶或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中。

等在接种点留观区观察30分钟,无不适症状后才可以离开接种点;接种当日注射部位保持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出现持续发烧等现象,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迟种补种

2剂或3剂次程序的疫苗,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

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不同疫苗产品替换

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310种情况不能打新冠疫苗

根据已开展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数据,以下10种情况的人群暂时不能打新冠疫苗:

1、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腹痛)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和发热者。

3、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接种3个月内有生育计划者。

4、有惊厥、癫痫、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有格林巴利综合症病史者。

5、已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者。

6、已知或怀疑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恶性肿瘤者。

7、使用抗肿瘤药物等免疫抑制剂者。

8、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出血性疾病者。

9、已知对该疫苗所含成分包括辅料(如WIV04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病毒,辅料:氧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过敏者,或接种第一剂疫苗后发生严重副反应者,或出现任何神经系统反应者,禁止再次接种。

10、临床医师或接种工作人员认为不适合接种者。

具体以疫苗说明书为准,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前,接种医生会询问健康状况,请如实告知相关信息,以便确认自己是否适合接种疫苗。

4) 打新冠疫苗几天不能饮酒

建议一周内不要喝酒。虽然目前并没有规定打新冠疫苗后不能喝酒,但酒精毕竟属于刺激性的食物,接种完疫苗后以防对疫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最好的做法是在一段时间内禁止饮酒,一般一个星期为宜,尤其是对酒精敏感的人,更不能喝,以免诱发酒精过敏症状,导致加重疫苗的不良反应或疫苗失去效用。